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一位知名男演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因“干吞”蒙脱石散而遭遇短暂窒息的不幸经历,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何蒙脱石散不能采取“干吞”的方式服用?将药物掰碎食用或用饮料送服这样的“取巧”方法是否安全可行?不正确的用药方式可能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特地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该男星透露,近期因胃部不适而购买了蒙脱石散。在次日乘坐高铁途中,出于便利考虑,他选择了直接吞服该药。然而,药物迅速膨胀,粉末状物质迅速遍布咽喉及鼻腔,导致他大约窒息了3秒钟。随后,他猛烈咳嗽,才逐渐恢复过来。

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分享“干吞”蒙脱石散的惊险经历。有一名网友说:“它像水泥一样糊住我的喉咙,喊不出来,不敢咳嗽,伸长了脖子企图得到一点喘息,没用。最后尽力张大嘴,把没湿的粉末抠出来,才敢咳嗽两下,憋得眼睛通红,喝了几口水才缓过来。”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主任黎小妍解释,蒙脱石散是一种矿物类药物,具有遇水膨胀、吸附等特性,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服药时应将蒙脱石散倒入适量温水中,充分搅拌为混悬液后服下,不能直接倒入口中服用。

“‘干吞’可能会使粉末飘散在口腔内,随着呼吸进入气道导致呛咳、梗塞等风险。”黎小妍说,“蒙脱石散混悬液需要到达肠道发挥作用,吞服粉剂后在口腔咽部就开始膨胀,无法发挥药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医学部助理主任傅声玲表示,一些患者不遵医嘱,不看说明书,想当然服药,真让医生捏把汗。

浙江宁波35岁的张先生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他在服药时,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次日一早,张先生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经分析,这正是药物长时间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主治药师唐欲博指出,直接吞服药片或胶囊,药物可能会粘附在食道黏膜上,滞留时间延长,进而可能刺激和伤害食道黏膜,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若长期以这种方式错误用药,有可能导致黏膜发生溃疡。

另外,必须明确的是,泡腾片绝不能直接放入口中咀嚼或吞咽。傅声玲提醒我们,当泡腾片在口腔或咽喉接触到唾液时,会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气体,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窒息,存在很高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先将泡腾片完全溶解于水中,直至气泡完全消失,并确保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进行服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