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对外发布了今年前七个月的我国物流运行情况。根据公布的数据,1月至7月期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01.9万亿元,若以可比价格进行计算,同比增长了5.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单月的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了4.9%。整体来看,物流行业运行态势稳中向好,展现出稳步前进的发展势头,同时社会物流总额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在1月至7月期间,我国工业品的物流总额实现了5.7%的同比增长。工业品物流的根基更加稳固且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维度增长领域持续拓宽,共有35个行业的物流需求实现了增长,增长比例超过85%;同时,335种产品的产量也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比例超过了50%。

1至7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助力相关的实体零售同步改善,仓储会员店产生的相关物流需求增速持续超过30%,显示线上线下物流需求协同发展。

高端制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协同发力,成为引领物流需求升级的重要引擎。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3%,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均超过20%;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8.4%,机器人产业相关物流量增长均超过10%;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物流量增长均在20%左右。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提振消费等相关政策带动下,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以及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物流保持了较快增长,为整个物流需求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说。

在物流市场方面,1至7月,我国物流业总收入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0.5%,继续保持扩张态势,7月份物流企业新订单指数为52.5%,企业经营情况回暖。

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增长动能增强。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达52.3%,中部地区为50.9%,分别高于全国水平1.8和0.4个百分点,显示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增长动能持续增强。东部地区指数为50.3%,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国际物流成为新增长点。中亚班列累计开行8526列,同比增长23.2%,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跨境货物344.1万吨,同比增长6.4%,多元化外贸政策带动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国际铁路联运保持高速增长;在跨境电商等需求带动下,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同比增长21.5%,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供应链上下游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消费领域的基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服务消费方面,电商物流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效支撑了县乡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以7月份的数据为例,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达到了130.9点,而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更是高达131.5点,较上月增长了1.1点,显示出消费市场的活力和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在能源服务保障方面,铁路运输业在迎峰度夏期间表现突出,确保了电煤运输的稳定供应。各类重点物资得到及时装载和高效配送。1至7月间,国家铁路共发送煤炭11.96亿吨,其中电煤8.16亿吨,充分保障了电厂的煤炭需求。同时,铁路直供电厂的存煤水平保持较高,矿建材料、冶炼物资以及粮食的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3.6%、8.2%和12.7%,显示出基础能源领域物流供给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一过程中,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指出,在接下来的阶段,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将有助于为物流行业创造一个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25-09-04 08:46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