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铁元素作为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人体中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效率降低、需求量上升、铁的利用出现障碍,或是铁元素丢失过多,便可能引起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最终导致贫血的发生。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药物,然而,许多病人在服用铁剂的过程中,由于未能严格遵循用药细节,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断治疗。因此,正确、规范地使用铁剂对于贫血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须知,铁剂的服用时机、配伍禁忌以及个体化选择,均会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及患者的胃肠道耐受度产生显著影响。

A    两种补铁剂各有优劣

口服补铁剂常见的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尽量空腹服用。在空腹状态下,胃内没有食物干扰,铁剂能较快通过胃部进入小肠,而小肠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这有利于铁剂中的铁离子与肠黏膜细胞充分接触,吸收率更高,效果更好。

不过,部分口服补铁剂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腹痛、便秘或腹泻等副作用;部分剂型(如溶液)有明显金属味,可能引起患者排斥。

若空腹不耐受,可改为餐中或餐后1小时温水送服,并搭配维生素C片促进吸收。胃肠功能好者优先选择空腹补铁剂,并搭配维生素C;胃肠敏感者优先选择餐时或餐后服用的补铁剂,减少胃肠道刺激。

静脉补铁剂如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等,这类静脉注射型的补铁剂能被人体完全吸收,起效快,无胃肠道刺激症状。但美中不足的是使用不方便,给药时需医疗监护。此外,还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并发症、氧化应激损伤、加重感染、抑制白细胞功能、易铁超载等。

B    影响铁剂吸收的关键

避免与这些食物或药物同服坚果、牛奶、钙片、抗酸药(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浓茶、咖啡(含多酚和鞣酸),它们会抑制铁剂吸收效果。如必须食用以上食物和药物,需保证在服用铁剂前2小时、服用铁剂后4小时进食。

促进吸收的“黄金搭档”维生素C可将三价铁还原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建议搭配100-200mg维生素C,如1个橙子或1片VC片。诸如萎缩性胃炎这类患者可能存在胃酸不足的情况,可口服柠檬水辅助。

特殊人群需注意孕妇贫血风险高,建议小剂量分次服用。如每日分2-3次,必要时选择缓释剂型;儿童优先选择口感好、刺激性小的液体或颗粒剂型。

C    常见副作用这样应对

胃肠道反应如出现黑便是正常现象,这是铁与肠道硫化物反应的结果,无需恐慌。便秘者可增加膳食纤维、多喝水,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牙齿染色液体制剂可能使牙齿变黑,建议用吸管服用并及时漱口。

需要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纠正后需继续补铁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目标值>50μg/L),避免使用过量导致铁过载。

D    个性化用药提升疗效

用药细节对于疗效而言,犹如“放大器”,只有科学合理地补充铁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优先选择那些吸收率高、耐受性好的铁剂,例如多糖铁复合物。同时,根据个人胃肠反应的特点,灵活调整服药时间,并在必要时与医生沟通,探讨更换剂型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无效补铁”的情况发生,如果规律用药两周后血红蛋白水平仍未上升,我们应当及时排查是否存在持续失血、吸收障碍或误诊等问题,以确保补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