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广泛受众还是特定群体,依托于日益壮大且成熟的市场环境,IP衍生品领域的每一位参与者似乎都拥有着广阔的机遇。
关于衍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李哲持积极看法。他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乐于为情感价值支付,并愿意购买各种基于IP的衍生产品。
根据李哲的观察,目前我国市场上的IP衍生品主要以徽章、摆件、卡牌等轻量化的“谷子”类产品为主流。虽然这并非坏事,因为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低价“谷子”类产品无疑是市场的主力军,IP们也需要依靠这些能够大量销售的衍生品来维持自身的热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端衍生品在市场上没有生存的空间。
如今,大众对于手办、雕塑等高端衍生品的认知,正逐渐从过去的“儿童玩具”转变为具备一定艺术性、可供欣赏的收藏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势必提炼出更多具备一定消费能力、对衍生品的品质有着更高要求的发烧友级玩家。“黑神话”系列产品的成功,已经证明只要有强力IP的加持,这条小众赛道完全有机会走向大众化。
沈泽也抱持着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消费者对于IP衍生品的品质要求未来也将逐步走高。在“短平快”之外,即便是毛绒玩具这样的传统认知中的“大路货”,也应该更加强调工艺和设计,以及玩具品牌本身的号召力。
将二维动画中的人物实体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问童子此番推出的“浪浪山”系列产品,设计和研发周期长达数月,玩偶的面料选择、造型打板都有颇多讲究。以服装为例,为了让衣服显得更挺括,玩偶的衣服均为双层设计,面料成本也比常规玩偶高出数倍。
在“浪浪山”的诸多衍生品中,问童子169元至569元的定价并不算低。作为对比,其他同类型毛绒玩偶主要集中在30元至99元的价格区间。问童子的“浪浪山”卖到断货,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如今的消费者在选择IP衍生品时,已经不再那么“价格敏感”。
“IP与衍生品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衍生品开发,甚至可以对IP实现反哺。”李哲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内IP衍生品行业发展迅猛,但是相比以欧美、日本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仍有不小差距。
以海外“国民级”IP《星球大战》系列为例,自1979年系列首部电影上映以来,其衍生品收入已达420多亿美元。而在这40余年中,“星战”系列仅有9部正传电影和若干部衍生影视剧。在大量的“空窗期”,正是海量的衍生品维持住了系列热度,助其经久不衰。
国内IP衍生品市场始终未能摆脱“内容先行,衍生滞后”的传统思维模式。许多热门IP的衍生品开发往往跟不上内容的热度高峰,缺乏系统性和有序的商业规划,甚至仅仅成为宣传推广的附庸。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的优质IP资源仍然相对匮乏,特别是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系列IP。这些IP往往过度依赖单一爆款作品,导致后续开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持续的市场影响力。
尽管挑战与困难并存,但一些积极的迹象也正在显现。在我国的大文娱产业中,对于衍生品市场的认识正逐渐走向成熟。沈泽表示:“上影元公司在我们这里寻求合作时,竟然提前了近一年,这在行业内可谓是前所未有。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IP拥有者能够效仿‘浪浪山’案例,提前对衍生品进行精心规划和布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机会将那些高质量的IP衍生品成功推向市场,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