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漫步在兰州新区的田野之间,农业创新的活力显而易见:智能温室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无人机在田间穿梭进行精确的病虫害防治,农民只需手机操作即可轻松控制灌溉和施肥。兰州新区正不断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中,技术员王龙龙熟练地轻触手机屏幕,只见远处的大棚遮阳网缓缓拉开,滴灌带中喷洒出细密的水珠。借助先进的“大棚管家”系统,他能够实时监控温湿度、光照等关键数据。过去,他一个人管理两个大棚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而现在,他轻松地管理着五个大棚。这不仅显著提升了鲜切花的品相和产量,还实现了30%的增长,同时人力成本也降低了近20%。王龙龙指着手机上曲线图,自豪地解释道:“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大棚管家系统,它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在上川镇天山村玉米种植基地,物联网平台实现千亩农田远程管理,实时预警苗情、病虫害及气象风险,开启“一人管千亩”的高效模式。“科技让种地越来越轻松!”甘肃丝路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庚录感慨道。

科技还渗透到农业生产各环节。千亩万寿菊基地里,载重无人机稳稳悬停,120斤重的万寿菊3分钟就从地块中央运到地边;植保无人机按设定航线喷洒叶面肥,一亩地仅需5分钟,肥料利用率远高于人工。“以前靠人背肩扛,一亩地跑十几趟,高温天还容易蔫,现在又省人力又保新鲜!”景农禾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王中博说。

从分散的农田变为连绵的优质田地,从依赖自然条件到借助智能技术实现高效养殖,从地方特色种植到“甘味”品牌闻名海外,兰州新区以科技创新为画笔,以产业发展为颜料,在秦王川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农业兴旺、乡村宜居、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