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爱乐乐团在敦煌大剧院举办了一场以“红旗下的使命,向莫高窟文物保护者致敬”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以充满情感的旋律,向那些坚守在沙漠之中、无私奉献于莫高窟文物保护事业的人们,表达了最高的敬意。
当夜幕降临至20时,一场音乐会盛大开启,由知名作曲家吕其明所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特别版)成为了揭幕之作。在演出前夕,95岁高龄的吕其明,曾担任乐团前身上海电影乐团团长的他,特地录制了一段视频,向致力于莫高窟文物保护的辛勤工作者致以诚挚的祝福。
《红旗颂》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其磅礴气势与深情旋律既是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也象征着对守护文化“红旗”的莫高窟人的礼赞,意义非凡。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带领乐团为全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经典与创新的音乐盛宴。
这是上海爱乐乐团有史以来首场致敬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主题音乐会。整场演出曲目编排独具匠心,紧扣致敬主题,既有《谁不说俺家乡好》《良宵》等充满民族韵味和温情的经典曲目,也有《第一交响序曲》(《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青春》等讴歌奉献与奋斗精神的激昂篇章。
青年唢呐演奏家刘雯雯一直对敦煌古乐器很感兴趣,还尝试演奏古乐器筚篥,一直向往敦煌。这次她和上海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演奏了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以传统乐器的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交响曲《百年颂》第四乐章以宏大的交响语汇礼赞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取材敦煌、歌颂敦煌守护者的作品成为亮点:芭蕾舞剧《敦煌梦》第一组曲选段《狂欢》,以奇幻音响描绘莫高窟艺术魅力;沪剧电影《敦煌女儿》选段深情演绎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引发强烈共鸣。
音乐会尾声,在乐团演奏的管弦乐版《我和我的祖国》的激昂旋律中,全体观众自发合唱,向所有莫高窟守护者致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最崇高的敬意。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院,既是对上海爱乐乐团精彩演出的感谢,更是对莫高窟守护者坚守精神的致敬。
音乐会落幕之后,郑宇彤的内心久久未能平复。“这场音乐会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尤其是最后《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环节,让人热血沸腾。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如《激情燃烧岁月》的插曲,在专业乐团的演绎下,更是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郑宇彤如此评价道。
这场音乐会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交流盛会,更承载着深厚文化的传承使命。在敦煌壁画的历史长河中,便有着那个时代的“音乐会”身影。那些壁画中的众多经变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乐舞场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声音,而今日的音乐会正是与我们的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同时也与莫高精神相得益彰,激发着莫高人更加努力地保护和深入研究莫高窟。通过这样的演出形式,我们希望将敦煌文化的魅力传播得更广、更远。正如现场观演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