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65万次的高播放量——这一数字背后,是一条关于“非遗土陶”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90后主播李凤尼凭借其魅力,将这一传统技艺的短视频推向高潮,实现了她在网络上的“小小成就”。这不仅是李凤尼个人的成功,更是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委与江津区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实施的“乡村美好生活推荐官”行动计划的一个成功典范。

为了挖掘和培养青年主播人才,我们正积极利用新兴的社交传播渠道,让更多乡村的优质产品和生活场景得以广为人知。自今年7月起,江津区充分发挥团组织深入基层的强大优势以及青年群体的独特魅力,成功培育了一批既擅长记录乡村故事、又精通传播技巧、懂得运营管理的乡村青年骨干。这些人才的涌现,不仅推动了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乡村,现在需要培训什么

要搞培训,先得知道乡村到底缺什么。团江津区委调研后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农产品“好货卖不上好价”;乡村文旅知晓度低,乡村品牌宣传推广手段单一,乡土故事常由“他者”代言,乡村真实面貌被刻板印象遮蔽,乡村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难以展现。

团江津区委书记周杨表示,江津区依托“三股青年力量”,精准梳理培训需求,把培训什么内容摆在首位。

第一股力量是遍布江津各村的大学生兼职团支部副书记。江津区通过大学生兼任村(社区)团支部副书记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区30个镇街、303个村(社区)的全覆盖。

这些大学生有热情、有干劲,更有乡村急需的科学统计能力。他们扎在基层,白天跟着村干部走访农户,晚上和乡村青年聊天,把大家想学习的技能、遇到的难题一一记下来。

第二股力量是到江津实践的青年学子。近3年来,1万余名青年学子每年寒暑假在江津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

团江津区委积极对接专业匹配的院校实践团队,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的调研花椒产业,有的考察乡村文旅,已形成60余篇调研报告。

第三股重要的力量源于“青耘重庆·百村行”项目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江津区,该区创新性地实施了“共青团+邮政+农户”的三方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区范围内的100个村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旨在通过直播助农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他们深入了解了农民们所面临的问题:部分农户由于对电商规则不够了解,在销售产品时往往遭遇压价现象;一些农产品的品控工作未能做到位,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口碑;还有的农户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只能被动地等待收益分配。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他们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的重要参考。

在本次培训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前期收集的调研报告、各项建议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团江津区委经过细致梳理,共提炼出10项至关重要的核心培训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农村场景内容策划技巧、账号精准定位策略、农产品展示的专业技巧、平台推流逻辑和数据功能运用、高效拍摄技巧、视觉呈现方法、视频剪辑技能、文案撰写能力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通过针对这些核心需求的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5-09-22 08:1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