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一台身高1.7米的人形机器人以其流畅的动作引人注目,它正在精准地完成拧螺丝和搬运零件的任务,其机械臂的精度达到了毫米级的水平。而在不远的另一处,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正与参观者们进行着生动的语音交互,实时解答他们关于工业场景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种种疑问。这些来自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黑科技”展示,无疑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极大兴趣和目光。

这种智慧化的应用场景,无疑是“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的生动例证。近期,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定位为关键举措之一,从而推动了技术落地的进程加速。

“加法”应该如何做?如何实现创新上的突破?

“人工智能是战略性领域,发展难度大、国际竞争激烈。总体来看,需要以用促研、不断迭代,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保持耐心、夯实基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做客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谈时表示,应从三方面着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突破:

一是强化应用牵引。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建立以用促研的产学研用金一体的创新生态,加快将企业、大学、机构实验室研发的算法模型转化为服务和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这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动各领域各主体,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开展各类应用示范。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的制度标准、测试体系,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和安全防护等领域的相关标准制度。在无人驾驶、金融合规等领域,加强产品和服务业务测试的能力建设,支撑科学的监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安全应用。

二是强化基础支撑。算力方面,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与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工程创新,降低智算的使用成本。数据方面,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制度,促进数据开放使用,支持发展AI标注合成等技术,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算法方面,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融合创新,支持多路径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的原始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稳固且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环境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必须梳理好利益分配机制,开拓新的开源模式,并推动模型、数据和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共享,以助力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进程。

三是,致力于优化创新环境。在人才层面,我们必须深化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化,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超常规手段构建顶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显著提升顶尖人才的密度。同时,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在国家重大项目中进行关键角色的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企业,应支持其规范运用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手段,以吸引、使用和留住人才。在资金支持方面,我们将增强财政资金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应用创新项目的投入。此外,我们还将增强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出具有耐心、长期性和战略性的资本,确保各类创新资源向人工智能领域集中汇聚。

发布时间:2025-09-23 20:29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