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我国各地气象部门正积极投身于花粉监测预报工作。其中,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每日发布花粉观测与分级预报结果。这些信息通过“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花粉监测预报”小程序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气象服务。 天津作为我国开展花粉过敏性疾病研究和预报较早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末起,天津市气象局便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进行花粉的日常观测。据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樊文雁介绍,近年来,天津市气象局在结合本市疾病数据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哮喘、过敏性鼻炎气象风险预报模型。目前,哮喘气象风险预报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并通过天机气象APP等平台向公众发布预报产品,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兴琴介绍,花粉浓度预报主要依据气象学、植物学等多领域知识和多方面数据分析,评估预测花粉在空气中的浓度,为花粉过敏人群提供及时预警和建议。

不仅如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健康气象团队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开展了北京城区花粉暴露对居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门诊就诊的影响研究,为花粉过敏防治提供了科学支撑。

据安兴琴介绍,花粉监测和预报将为花粉过敏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花粉浓度信息、预防和治疗建议,一般由气象部门和医疗部门联合开展。

专家介绍,花粉在晴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浓度较高,尤其在微风天气,更易飘浮在空气中。建议易过敏人群及时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尽量选择清晨或雨后外出,避开高风险时段和区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李论介绍,过敏人群外出时要做好防护,佩戴医用口罩或花粉防护口罩能够阻挡大部分花粉颗粒,配合防护眼镜可减少结膜炎的发生;长袖衣物、帽子也能减少花粉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回家后应立即更换衣物,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清洗出鼻内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降低室内花粉浓度。

在采取预防措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情况下,药物治疗便成为必要的手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师尹佳指出,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为了减少过敏反应的强度,实施预防性用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类预防用药的周期应当涵盖整个花粉季节,通常需在花粉季结束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考虑停药。特别是哮喘患者,他们应当遵循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合理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以此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可能性。此外,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这些药物,以便在突发喘息和呼吸困难时能够及时吸入,迅速缓解症状。

针对那些过敏症状呈渐进性加剧的患者,脱敏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通常,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会有显著好转,但完成整个治疗周期一般需要持续3至5年的时间。李论指出,许多患者在结束脱敏治疗后,其过敏症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仍会持续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