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的认知馆内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特别热闹。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们,身着鲜艳的红领巾,组成了“红领巾小队”,在这充满科技气息的地方,他们化身为小小科考员。正值全国科普月期间,他们沿着“科技之光”的指引,开启了名为“千馆星火行红领巾寻访”的主题活动。在认知馆内,西部农科人的奋斗历程、7300余件精心保存的农业标本,以及338件珍贵的恐龙化石,一一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些丰富的展品轮番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科技的脉搏,更在心中种下了“强农报国”的远大理想和种子。

活动伊始,老师的一番叙述便将众人带入了西部农业拼搏的往昔:“曾有一位科学家叔叔,为培育耐旱小麦而坚守在田间长达十余年,将实验数据详尽记录于笔记本中,最终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这便是‘将论文实践于田野’的传奇故事!”

话音刚落,五(3)班的马小艳追问:“老师,科学家叔叔在田里会不会晒黑呀?他们遇到困难会放弃吗?”老师笑着解答:“他们晒黑了皮肤,却让土地长出了希望,遇到困难时,想到能让大家吃饱饭,就有了坚持的力量!”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向科学家学习”,有的握紧小拳头,眼神里满是敬佩。

随着“寻访开始”的指令,各小队跟着志愿者讲解员冲向不同展区,开启“科技探秘”模式。

标本展区成了“热门打卡点”。7300余件标本整齐排列,草业科学展区的小麦、牧草标本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动物医学展区的动物器官模型前,大家踮着脚尖仔细观察。“原来牛的胃有四个!”同学们伸手触摸模型,兴奋地跟队友分享,“以后吃牛肉的时候,我就知道它是怎么消化的啦!”志愿者还打开互动屏,让同学们体验“虚拟种小麦”,手指一点就能看到小麦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大家争相上手尝试。

最让同学们尖叫的,要数恐龙化石展区。338件恐龙化石静静“躺”在展柜里,巨大的恐龙股骨化石前,同学们纷纷比着“大小”。“这根骨头比我还高!”大家张开双臂丈量,眼里满是震撼。讲解员介绍:“这些化石来自亿万年前,它们能告诉我们远古时代的生命故事。”同学们仔细观察,仿佛化身古生物学家。

活动结束后,各小队的“成果展示会”格外精彩。有的小队制作了色彩鲜艳的手抄报,把校史故事、标本知识画得栩栩如生;有的小队设计了“农科知识任务卡”,把学到的知识点变成趣味问答。

我刚刚领悟到,农业科技能让我们吃得更加安心,从今往后,我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同学们高举着自制的手抄报,满脸自豪地表达着他们的心声。

本次“千馆星火行,红领巾寻访”主题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以全新的视角领略了农业科技的无限魅力,更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种下了科学与责任意识的种子。在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的引领下,我们将迎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这些红领巾少年们将在追寻光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长为既懂科学、又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优秀少年!

发布时间:2025-09-24 06: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