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盐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对健康危害极大,众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食盐摄入过量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公众对减盐重要性的认识,我国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15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减盐周”。在这一周内,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减盐知识,倡导家庭合理用盐、科学控制盐分摄入以及正确进行减盐行动,以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值得一提的是,“9·15”的谐音“就要5克”,寓意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以此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应超过5克,大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处于较高水平,成年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约为11克,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上限的2倍。

减盐的三大谣言,你中招了吗?

关于吃盐,网络上流行着很多说法。有人怕少盐会抽筋,有人觉得血压正常就不用管,还有人把“玫瑰盐”“海盐”当成健康护身符。

事实上,这些看似合理的说法都是谣言。

谣言一:少吃盐会缺盐容易抽筋

不少人觉得,平时运动多,出汗多,要是不多吃点盐容易抽筋。事实上,日常饮食里的钠早已足够,甚至超量。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长跑赛事或者长时间高温下劳动,才可能因为大量出汗而出现电解质失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葛智文介绍,夜间抽筋或运动时痉挛,大多数原因其实是疲劳、脱水或钙钾不足,与钠缺乏关系不大。

谣言二:没有高血压不必刻意减盐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血压正常,就认为与减盐无关。事实上,高盐饮食的危害往往是“隐形的”。今天的“口重”,可能就是十年后的“高血压”。

葛智文表示,高盐饮食的危害是长期多方面的,并且几乎对所有年龄段人群都构成一定的健康威胁。长期的高盐饮食会损害血管弹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过量的钠摄入还会影响肾功能、骨密度,增加胃癌的风险。

谣言三:玫瑰盐、海盐更健康吃多点也无妨

近年来,商场里出现了各类“高级盐”:“玫瑰盐”“深海盐”“竹盐”……它们被宣传为“富含矿物质”,似乎比普通食盐更营养。但真相是,这些盐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氯化钠,所谓的矿物质只是微量,营养价值微乎其微。

警惕这些食物“隐形盐”

一些调味品,如酱油、鸡精等也含有大量的盐。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吃起来没有咸味,甚至还甜甜的,可实际上含盐量很高。

挂面:

挂面在制作的时候,为了能够劲道耐煮,一般厂家会加入适量的盐和碱,每一百克面条约含400毫克钠。

面包:

面包在制作中为了保证口感,会加入食盐,三片白面包含盐超过4.5克。巧克力面包、菠萝面包、奶酥面包等含盐更高。

冰淇淋:

人们普遍认为冰淇淋是甜的,但实际上,在它的制作中也会加入适量的盐来调整风味。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每100克中钠的含量差异较大,通常在50至300毫克之间。

爆米花:一种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为了增强风味,爆米花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在超市和电影院购买的爆米花,每200克产品中的盐含量约为5至7.5克,这几乎相当于成年人一天的食盐摄入量。

运动饮品:。

一瓶600毫升的运动饮料中钠含量达到252毫克,除非进行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否则并不推荐饮用。

发布时间:2025-10-14 06:2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