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老年人是否应多加锻炼,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主张老年人宜多休息,或者选择轻松的运动方式。

实际上,对于老年人来说,参与适度的力量锻炼和有氧活动能够有效增强体质。所谓体质,是指个体拥有充足的活力,能够轻松应对日常劳作而不易感到疲乏,并且还能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

长者健身房,同时满足的是健康和陪伴两大需求。

住在杨浦区大桥街道的裘备其今年74岁,他以前有跑步的习惯,自从膝盖损伤后,就停止跑步了。直到家门口开了长者健身房,他又恢复了锻炼的习惯。

“老年人是一个群体,天天处在一起,比兄弟姐妹还亲。”对裘爷爷来说,长者健身房不仅是运动的地方,更是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一个情感寄托的空间。

“在家里躺习惯了总要打瞌睡,长期不运动以后,走路时脚都打软,来这边有人做伴边聊天边运动。这里也是一个释放的空间,可以彼此诉说一些烦心事。”

毕竟,人老之后最害怕的两件事就是生病和孤独,而健身可以同时解决这两类烦恼。

日前,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体育大学完成的《2024年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发展报告》显示,除了心肺功能、肌力水平等身体素质的改善,47.43%的老年人还反馈血压改善效果最为明显,30.63%的老年人反馈睡眠质量有所提升,28.84%的老年人反馈精神面貌得到改善。

国外有许多健身房向老年人开放,甚至有专门的老年人健身商业机构。但长者健身房在中国是新兴事物,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一些街道的老年人反映,长者健身房配置的器械过一段时间会更换。他们建议,街道可以根据老人的意见来增加或减少相关器械。“比如律动椅很受欢迎,但从8个减少到2个,不够用了。”“还有一种髋关节活动的器械很好,但换过一批机器后,就找不到了。”

如今,一些街道的长者健身房是免费使用的,但空间较小,有的仅几十平方米,老人们建议扩大一些空间。“空间太小了,人一多有点透不过气,如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也可以。”

一些老年人提出,在健身房添置乒乓球桌、棋类游戏设施等,能够丰富身体与脑力锻炼的选择。此外,还有老人建议增设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瑜伽、拉伸练习,以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课程。

实际上,部分街区已将体育设施实施了空间整合规划。以杨浦区大桥街道为例,其长者健身房的周边配备了乒乓球桌等运动设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中的老年群体,许多街道积极开展了各类健康促进项目。以徐汇区康健街道为例,该街道联合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特别针对超重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推出了运动干预项目。目前,已有130多名中老年人参与了这一项目。经过两个多月的课程学习,参与者们已经完成了30节(每节时长1小时)的专业课程,同时,还收到了精心设计的营养健康食谱,以辅助他们的健康改善。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