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晨曦的第一缕微光洒落,兰州新区第四幼儿园的厨房已悄然响起烹饪的序曲。工作人员们正有条不紊地按照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开展当日餐食的预处理工作。然而,这份对孩子们“舌尖安全”的守护并非从今日始,早在前一天晚上的食材配送环节,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当晚,由3名经验丰富的专业验收员组成的小组,严格依照“双人验收、双锁保管”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肉类检疫合格证明、蔬菜农残检测报告等关键资质文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逐项核查。他们不仅依靠专业的感官检验和精确的计量称重,对每一批次的食材进行了全面的新鲜度和品质评估,还通过多重手段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这一系列严谨的操作,旨在保证所有食材的来源可追溯,品质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为孩子们提供最安全、最健康的饮食保障。

兰州新区第四幼儿园副园长施冰洁表示,借助“陇上食安”智能监管平台,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涵盖采购入库、仓储管理和加工制作等环节的全方位数字化监管网络。

这样的“透明食堂”已成兰州新区标配。兰州新区第一幼儿园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优质供应商,确保米面油等大宗食材源头可溯;推行“阳光食堂”管理,每日公示采购明细与价格,接受全体教职工、家长监督。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还建立了食材快检室,每日抽样检测农残指标。

“本周食谱钙含量达标,但维生素D需加强。”在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的营养分析室,后勤主任陈迎春正通过AI系统调整食谱。该园引入儿童营养管理软件,结合幼儿体检数据生成个性化方案,仅面点就开发出多种造型样式,被家长称为“舌尖上的彩虹”。

科学配餐理念渗透各园:兰州新区第五幼儿园推行“杂粮计划”,用紫薯馒头、南瓜发糕替代精制面点;兰州新区第八幼儿园聘请专业营养师设计“四季膳食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带量食谱;兰州新区第三幼儿园的美育食育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小雨小心翼翼地将胡萝卜片摆成花朵形状:“老师说,彩虹餐盘能长出健康能量。”这样的细节,折射出兰州新区食品安全工作从保安全到重营养的跨越。

“刀具为什么分色标管理?”“留样柜温度是多少?”在兰州新区第七幼儿园的家长巡查日,从事质检工作的王女士拿着检查表逐项对照检查。这种“专业家长当监督员”的模式,已在兰州新区推广。

各园所积极创新,共同构建起食品安全多元共治的新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例如,兰州新区第二幼儿园大胆尝试,首创了三维联动监管机制。该机制通过设立膳食监督委员会,打造了“实地验货+家长陪餐+幼儿参与”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孩子们不仅仅是食谱设计的参与者,他们还能通过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菜品,真正赋予了这些小小用餐者参与决策的话语权。 兰州新区第四幼儿园则在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各种突发情况,如异物卡喉等,教授幼儿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紧急状况,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兰州新区第一幼儿园则致力于打造“透明食堂”品牌,定期举办家长品鉴会,让家长亲身体验食堂的膳食质量。同时,幼儿园还开通了“食安直通车”线上平台,及时向家长公示每日食谱和食材检测报告,确保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化。 而西岔镇中心幼儿园则将厨房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在面点师的指导下,亲手捏制出非遗美食艾草青团,不仅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在实践中传承了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