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洋山深水港的码头区域,一辆辆橙黄色的自动导引车往来穿梭,巨大的桥吊则井然有序地装卸着集装箱。

作为推动跨境贸易的核心途径,海运领域呈现了旺盛的发展势头。该年处理量高达2600万标准箱的巨型港口,正以惊人的效率融入全球贸易的各个环节。

“今年1到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500万标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介绍,“特别是5到8月跨境电商旺季期间,洋山港区处理的跨境电商集装箱量达到12.8万标箱,同比增长27%。”

针对传统海运通关中存在的“重复查验、转关繁琐”等痛点,上海创新推出“联动接卸”模式——将洋山港与周边港口视为整体作业区,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2021年实施该模式以来,出口集装箱每箱可节省成本400元,进口每箱节省200元,显著降低了企业跨境物流的综合成本。

如果说洋山港是“海上起点”,那么浦东机场则是“空中班车”。两地通过海运配合“卡车航班”,无缝衔接地构建起物流网络。

所谓“卡车航班”,是指飞机转卡车的运输模式。在浦东机场西区公共货运站,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正在快速中转。工作人员介绍,上海海关已打造覆盖全国26个国际机场的监管体系,目前有42家国内外航司在此运营,日均处理货物超300吨。

更令人惊叹的是苏州“前置货站”项目。通过打通苏州货站—上海机舱直通通道,货物在苏州就能完成安检和海关查验,到浦东机场后可直接装机,较常规模式节约时间12至24小时。

2025年6月以来,浦东机场国际中转货运量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前8个月监管国际中转货物1.7万吨,同比增长153%。

在这条运作高效的跨国物流链条中,上海不断深化制度创新,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连串改革措施,推动中国速度持续创造新纪录。

最新统计表明,2024年,上海口岸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1.07万亿元,这一数字比2020年增长了26.5%。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上海口岸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了2.81万亿美元的佳绩,成功超越了既定的2.5万亿美元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