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成长,成为大国竞逐的新焦点。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500余家,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8月4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它采用一箭多星壁挂发射模式,将银河航天公司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谁能想到,成立仅7年的银河航天,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 蒲晓旭 摄

北京亦庄新城,焊枪的火花与塔吊的转动交织,数百名工人多工种并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昔日的雪莲羊绒北京生产基地即将化身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火箭大街。

距离北京几千公里,在海南文昌的沙滩上,排球少年纵身跃起,在他扣球划出抛物线的瞬间,几公里外发射塔架上的火箭轰然升空,镜头捕捉到排球与火箭同框的刹那,这幅“飞天扣杀”的画面在社交媒体刷屏。

在江苏扬州,百米长的“星际归航号”回收船完成下水,不久将迎接中国首次火箭海上回收的挑战。

……

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加速聚集,推动商业航天迅速发展。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势如破竹。公司也在需求牵引下快速发展。”一家卫星通信头部企业负责人表示。

各地相继制定商业航天发展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布局。北京提出在商业航天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手机直连卫星验证、低空运管控、自然资源广域监测等十个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

位于亦庄的“北京火箭大街”项目,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建设现场看到,科技互动展厅的外立面已亮相,整栋建筑如同一座火箭发射塔,未来市民可乘电梯抵达塔顶,俯瞰整座园区。3000平方米的展厅将常年布设航天主题展区,地下的测运控中心是展厅的“重头戏”,市民未来在这里就如同亲临现场,观看火箭发射。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介绍,以航天技术为核心,带动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从材料研发到电子制造,从软件编程到精密加工,“火箭大街”让“左邻右舍”集聚成势,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我们将全力推进‘千企联动、千星入轨、千亿营收’商业航天创新集群建设。”

上海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攻关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推进规模化和创新示范应用。上海支持的“千帆星座”等迎来批量组网发射,未来有望提供商业服务,为交通运输、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赋能。四川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

“未来3年内,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高光时刻。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运输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蓝箭航天创始人、CEO张昌武说。这家公司在2018年实现国内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