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丽,一名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法律专业大学生,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法暑期班”的积极参与者。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她与鲁汶大学法学院的140余位师生一同踏上了学习之旅。他们首先来到了崇明区竖新镇,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随后,他们又走进了上海市人大,近距离感受并体验了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
艾米丽对这样一个数字记忆犹新:上海共建立了超过570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旨在聆听民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数字确实令人震惊”。
位于白墙青瓦间的仙桥村成为我们此行的起点,该村荣获“上海市民身边最佳休闲地”的美誉,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胜地。面对宜人的自然景观,鲁汶大学的师生们纷纷不禁赞叹:“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由村委会旧址改造而成的均瀛乡村小镇,不仅有错落有致的民宿集群,还有传统的土布非遗展示,更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撸猫馆”,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一面约30米长的家训墙,是仙桥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规民约被村民归纳为“八要八不”,而村民们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参观了仙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后,艾米丽不禁好奇:村民们会关注哪些问题?全国劳动模范、仙桥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介绍,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村民们有了需求都会来找他们。
走进枝繁叶茂的春风村黄杨园,鲁汶大学师生纷纷举起手机拍摄,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黄杨树。造型黄杨树是春风村的特色产业,也是村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想到黄杨树能成为村民们的收入来源,特别有意思。”艾米丽说。
位于大椿村的上海首个乡村慈善文化场所亦设有此处。它源自乡村慈善超市,集成了慈善咖啡馆、公益展览和爱心义卖等多种功能,其中10%的运营收益将捐赠给该村,用于支持慈善活动。
艾米丽特地在这家慈善超市购买了一袋咖啡,她对超市以优惠价格销售商品,同时惠及当地村民的举措表示由衷的赞赏。“过去,我对中国农村的印象颇为落后,然而这次亲身体验让我耳目一新。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堪称一绝,空气清新宜人,乡村整洁现代,漂亮的建筑比比皆是,村民们更是热情友好,让我对这里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