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领域的崭新形式,正凭借其特有的叙事魅力,重新塑造着文化旅游传播的版图。此类作品展现出“轻盈、快捷、生动”的特点。它们制作迅速、成本较低、叙事节奏紧凑,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捕捉并适应文化旅游消费的新动向。
有的微短剧通过融合穿越叙事、游戏化互动等创新手法,构建兼具文化深度与观赏趣味的新型表达形式。如《滨海如梦令》采用的游戏任务解锁式剧情设计,赋予观众“玩家”身份,让他们跟随痴迷《牡丹亭》的桂家少爷在梦里来到广西寻找杜小姐,助她与情郎相会,并在这个过程中欣赏广西滨海三地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美丽风光。有的微短剧则以“微叙事”实现宏大文化主题的生动表达,如《恋恋茶园》以浪漫叙事包装茶文化,彰显乡村振兴成果。有的微短剧则敏锐捕捉当下文化热点,如《大力村超人》取材于火爆网络的贵州榕江“村超”,通过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叙事折射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活力。
这些作品不仅通过“文化符号情感化、乡村故事年轻化、产业元素可视化”的路径,构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文化桥梁,还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算法推荐和话题运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激发用户的互动参与热情。观众在观看后通过评论、二次创作等方式参与传播,形成“观看—打卡—分享”的行为闭环。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让每个观众都成为文旅地标的“代言人”,实现了从内容消费到文化参与的身份转变。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敏锐把握微短剧的内容和传播优势,通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计划,将这一新形态融入文旅发展中。
在当前影视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见证了“文学改编+影视热播”这一模式,它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区域叙事,成功唤醒了公众的集体记忆。同时,“古装网络剧+跨媒介叙事”这一创新产业模式和技术手段,通过重构历史想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历史体验。而“微短剧+地方文旅”则以轻松灵活的表达方式和精准高效的传播手段,有效拓宽了文化旅游消费的新场景和新方式。 这三种模式共同构建起“内容创作—技术赋能—产业转化”的价值链条,使得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单向输出,而是升级为多维互动。展望未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影视文旅将打破时空限制,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文化体验。我们期待实现“让每一个故事都可游可感,让每一处风景都有故事可讲”的美好愿景,让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加紧密,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