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入境大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位来自印尼的旅客,名叫瑞亚,手持有效护照和一张中转至日本的联程机票,在入境大厅顺利完成了过境免签手续。瑞亚原本计划前往日本参加一场重要的商务会议,但近期她得知,印尼公民现在可以享受中国提供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一消息让她心动,于是她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来华过境,并在途中安排了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瑞亚等外籍游客得益于我国签证政策优化,其数量正快速攀升。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的外国游客达到136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3.9%。
去年1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外国人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到10天,政策适用省份增加至24个,并实施跨区域联动,更好满足外国旅客深度游览需求。
“过境免签的意义不仅在于便利,还能吸引全球游客的注意力。”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认为,在游客的跨境流动链中抢占节点地位十分重要,政策将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可达性与友好度。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华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到访量排名前五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
“外国人来北京旅游观光、商务活动及过境中转的需求均有上升,行程规划也更加多样。”北京边检总站执勤四大队执勤二队副队长杨乐乐告诉记者。为保障过境免签外国游客顺利通关,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新增改造11条临时入境许可专用通道,审核签发和入境查验一次办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我们在客流高峰时段增派多语种现场引导员,确保旅客下机后能第一时间获得清晰指示。”杨乐乐说。
上海口岸近期推出了一项新的便利化举措——口岸签证服务。7月2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支由2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游客组成的旅行团顺利入境。这些游客在抵达前,通过一家上海旅行社提前办理了团体旅游口岸签证,此举大大节省了他们在境外申办个人签证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此外,今年以来,向上海口岸签证机关申请个人口岸签证的外籍人员数量也同比增长了34%,进一步彰显了口岸签证服务在上海口岸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带来的便利。
一年前,上海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开始推行电子口岸签证的签发。这一创新举措使得签证信息得以数字化存储,旅客无需在护照上粘贴传统的纸质签证。据悉,自电子口岸签证实施以来,签发量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近两个月内,环比增长率达到了54.95%。对此,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证件管理二支队的副支队长黄一辰进行了详细介绍。